多城集中供地紧急叫停!白银时代的土拍还怎么玩?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8月17日,苏州、济南分别发布公告称,对第二次集中土拍时间进行延期。
8月11日,青岛市自然资源和国土局发布公告称,7月30日青岛公示的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100宗地拍卖活动因故“终止”。
今年下半年以来,已有深圳、天津、青岛等城市的土拍计划“生变”。多城第二轮集中供地先后 “刹车”,深圳、青岛直接叫停,杭州、长沙、天津则相继将土拍延迟。
2021年2月底,22城应自然资源部要求开始实行住宅用地“两集中”的政策。
22城包括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,以及杭州、南京、厦门、苏州、重庆、武汉等18个热点二线城市。这些重点城市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,对全国地价、房价的变动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。
“两集中”的政策要求集中发布出让公告,原则上每年不超过3次,时间间隔要相对均衡,地块梳理要科学合理。
集中组织出让活动,同批次公告以挂牌文件交易的出让土地,应当确定共同的挂牌起止日期。以拍卖方式交易的出让土地,应该连续集中完成拍卖活动。
根据住建部的指示精神,大部分重点城市都在首次集中供地时,发布了后两次供地的时序。如北京市分别为3月、7月、11月,长沙市分别为4月、7月、10月。
集中土拍政策对于土地市场而言则是迎来了新的变革。一方面,集中土拍对政府供地行为产生约束作用,土拍更加公开化、透明化。
另一方面,加速房企间的分化,利好资金实力强劲的大型房企。整体而言,集中土拍有利于平抑市场热度,稳定市场预期。
根据前期发布的供地时间表,大部分城市的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在6-7月之间,但时间已经进入8月中旬,很多城市接二连三发布推迟供应时间、中止土地供应。
事实上,土地“两集中”的推出是希望通过集中性大规模“竞地”,分散企业对住宅用地的哄抢,从而防止土拍溢价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。
从上半年22个集中供地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,政策实施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。
部分地区的地价反而上涨,加上房价和三条红线的限制,众多中小房企依旧无法参与其中。并且,在首轮中,也有部分房企选择退地。
7月30日中央再一次明确,要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,可见中央对“房住不炒”的决心。
在上半年的首批集中土拍中,房企在多个热点城市拿地利润率创新低。加上同时期的信用风险事件,行业估值持续压缩。
自去年以来,“三条红线”、“两集中”相继出台,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持续发挥整治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。
“三道红线”让资本市场找不到行业盈利的拐点,更有部分房企出现明显的经营困难。但随着调控逐渐深入,预期信用风险暴露已经慢慢接近尾声。
一系列的调控组合拳,已经覆盖各个环节,更精准的调控形成了完整闭环,使行业真正的进入到“三低一高”的时代。
第二批集中供地规则的核心是严格控制溢价,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有效的管控机制。
这样有利于维护房企拿地的公平性,尤其是地方国企或者具备大股东背景的中小房企。同规模民营房企的拿地机会也将增加,相比排名前列批资源不平衡的局面或许会有改善。
在“三稳”的导向下,集中供地政策还在继续,其他城市又会出台什么样的“补丁”进行管控?中小房企是否能如愿获得喘息空间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呢?
数据来源:各地土储中心、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整理、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
来源:转载自纵横Plus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